福建平台 >> 新闻报道
新闻报道

第六届福建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考评结束14个工作室获评优秀

2014/11/10 本文被阅读过9657次

      经过三个多月的综合考评,2014年第六届福建省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考评工作于近日完成。厦门湖里区江村社区工作室等14个工作室获评“福建省青少年科学工作室”优秀单位;福州晋安区景程社区工作室等62个为良好、鼓励单位。全省有86个工作室申报参加本次考评。

      社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是中国科协推出的一项科普益民活动项目,我省于2007年在全省推广建设,该项目被列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,经过几年努力,特别是近年,各地加大建设力度,至今全省已建工作室163个。同时随着建设的发展,各地探索出了多种活动模式,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,成为我省社区科普活动的重要载体,青少年放学后、寒暑假期间,在工作室里动脑动手,培养科学兴趣,积累知识,健康成长。工作室已成为孩子开心、家长放心的好去处,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一道靓丽风景。

      工作室的建设成效体现在,一是建设数量稳步增长,该活动得到了省、市、区县等各级领导的重视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,特别是省文明办把创建工作室列入社区精神文明评比的条件之一,今年更被列为文明县(区)评比的重要条件之一。目前全省建立工作室163个,覆盖全省九地市73个县(区)。二是共建活动取得突破。在工作室建设中,各地通过“大联合、大协作”,因地制宜采取纵向省、市、县、街道、社区多级共同协作开展建设;横向科协、宣传部、文明办、关工委、街道等联合共建,解决场地、资金、管理等问题。部分社区实现建设共担,资源共享,有效地促进了社区(行政村)科技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。比较突出的是泉州地区和永安市通过与关工委合作,有钱出钱,有力出力,建设了大量的工作室。三是活动形式多样化。各地工作室在开展活动中,除了利用现有器材组织活动外。一部分社区根据社区情况结合本地资源、特色、优势项目开展活动,利用志愿者、科技辅导员的特色优势开展自创或特色活动。如晋江磁灶岭畔社区利用当地陶艺特色,专门请了老师傅在工作室开展陶艺特色的活动;三明梅列高岩社区积极争取各级资金支持,利用科普日与当地电信合作把工作室活动开到户外;厦门江村社区、武夷山洪桥社区等利用节假日开展“小手拉大手亲子活动”等,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吸引了社区广大少年儿童,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,赢得社区居民的欢迎,成为社区的一项民心工程。

      在本次考评工作中,福建省科协巡视员陈永红亲自带队,深入工作室调研考察指导。在考评调研中,充分肯定了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,并对工作室开展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。同时,指出了工作室在开展活动中存在的不足问题,并提出了今后努力方向:一是要做好年度规划分季度执行和活动安排,使活动的开展常态化;二是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,吸收科技教师、大学生、社区退休人员、学生家长等参与,利用他们的优势组织开展活动;三是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,按照考评标准要求开展活动,按时上传活动数据;四是以活动为载体扩大宣传,结合当地实际和自身资源,开展特色活动,促进活动的多样化;五是合理分配有限资金,节约耗材,利用活动的开展多方争取政府及社会力量的参与和支持。

      通过这次考评和调研活动,为我省创建青少年科学工作室管理规范化、运动常态化的科学模式,切实推进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。

      (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)

 

 

 

 

(作者: )